我知道最早的并且有详细故事的,只有我爷爷的师傅了,虽然是我爷爷传给我的,但是我爷爷是我亲爷爷,但是这个师傅并不是亲的,而这个师傅和他的师傅,也不是亲的,这个师傅让散传到了我这一代。
记录都是很准的,而且不止一件事,可能有点枯燥,我会尽量让其变得有趣。这个师傅,他姓白,演奏的乐器是散,所以,街上老有人叫他白老散街子,白是姓,老散是他演奏的乐器为散,在路上卖艺的,都被称为街子,也就是给街上人卖艺,靠这个养活自己的。
白老散街子的故事,我开始了。
1岁秋,白老出生了。
注解:出生算一岁,阴历秋天,就称为1岁秋。
1岁春,白老的爷爷去世,他很伤心。
3岁冬,白老的奶奶冻死在寒夜里,蜷缩着,白老正在被奶奶抱着睡觉,过了这个黑夜。
8岁夏,白老的妈妈中暑,没救回来,死亡;白老的爸爸,因为夏天太热,喝了大凉水,因为冷热不平衡,冲击心脏,死亡,白老旁边没有亲人了。
9岁冬,白老冻晕在街上,被好心人救了,这个好心人就是散的传人,当时名声其实还不坏,教白老演奏散。
11岁春,名声坏了,都觉得是叛国贼。
14年夏,白老出师,被街上人赐予白九老散街子称号,但是在16岁的时候,因为叛国贼称号,“九”没了。
注解:唱的好听的原来都是叫九五之尊,尊重他们,白老名字不是白九,在这里解释一下,真传人都是带个九字的,给你这个面儿,你得撑,不能不受,不然你就是不给人家面子,该当爷的得当爷,该当孙子的得当孙子,规矩即是如此,没有孙子当爷的,我不需要称白老为白九,也不能管他叫白老散街子,因为真传人是不用加上九的,但我学这个,就不能给人家叫这种民间称号,如果叫民间称号,就是鄙视别人的意思,这就是江湖规矩。
16岁秋,白老遇见一件事,被闹摊子了,不是同行,也不是本地人,说:“我这吹的比你厉害,你担不起这个九”,人家是吹唢呐的,但是是被打出去的。
注解:江湖规矩,不同乐器不能闹事,闹事儿并且不是本地人,都是会被打出去的,除非你是同行,可以摆台。摆台,指两个相同乐器的人,摆台唱戏,谁那边听的少,就不能再在这条街上唱了,并且原来的称号归别人,一般都是同行闹事,但是闹失败了,是会被唾弃的,而且如果是摆台,不能一个师傅,一个徒弟,徒弟即使比师傅厉害,也得尊重师傅,不会抢走称号,只是宣布学成出师,要不就算欺师灭祖,你唱的再好,也没什么用。
16岁秋,白老遇见了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这个人是我爷爷的爸爸,我们两家的缘分,就在这里开始。
注解:是在同一个秋天,但是发生的顺序不一样,不是两个人,并且其他事我不知道,都是听白老亲自描述或者是我爷爷记忆的事。
16年秋,唱的时候白老好像想起了点事,唱的特别悲伤,我爷爷的爸爸一生气,把散摔了,后来去修起来了,但是能够用一年,变成了只能用半年。
注解:当时每一个演奏这种乐器,都有固定的木匠,并且给木匠钱,木匠如果给别人做的话,可能给自己的动手脚,所以都是有专属木匠的,有专业干这种的,所以白老原谅了。
16年冬,专属木匠回家过年,但是散却坏了,需要新的,所以有一段时间白老没有吹的,但是还得养活自己,偷别人的果子,后来被允许了,为了养活自己,这应该是白老的黑历史了,但是谁都是为了活着,所以店主原谅了他。
注解:街子一般是没有家的,卖完艺,有点闲钱都给木匠了,吃饭钱是够的,如果被发现并且不原谅,那几乎白老会冻死在那条街上,会没有人愿意给他食物,确实算一笔黑历史了,余下来的钱肯定不够吃一个月,给完木匠,平常吃喝,剩点钱是有的,一般都是街头卖艺的给彩头钱,但是白老没有钱,差点儿就传不到我了。
17年秋,白老学会了十孔,而一般是学到十孔需要十年,白老其实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用了八年,他在那年发誓,一定要把散传承下去,即使死了也不会遗憾,最终的结果表示,他做到了。
17年秋,很多人都抵制散了,而且散又有不好的寓意,白老为了养活自己改了行。
注解:因为当时背景是在清朝晚期,但是其实富人生活还挺不错,但是因为散被抵制,所以在卖艺挣钱是会被打的,转行他转行了笛子,当时笛子其实是要比散简单的,也算个新鲜东西了。
17年秋,他的姥姥得了一场病,而白老想治,但那个年代挣钱多难呀,打赏钱也没几个,普通吃喝还好,但是治病钱是真拿不出来,白老回忆这段回忆的时候,是觉得“虽然我知道救的方法,但我无能为力”(不是原话,是大概意思)。
注解:上文中写到白老身边没有亲人了,现在又写有姥姥,不是错误,白老的爸爸结婚以后,是住在爸爸的家里,而两地其实相差很远,而且爸爸的长辈叫爷爷,奶奶,妈妈的长辈叫姥爷,姥姥,这是我们这边的叫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可能有差异。
17年冬,虽然卖艺都是吹笛子,在背地里其实是吹散的,虽然这个冬天那么寒冷,白老又改行了,改成了买卖了,但是因为没有什么文化,交易的很少,但至少能养活自己。
注解:冬天是给送喜钱的,如果要卖艺的话是不太好做的,而且白老家有一个传统,因为白老家人就是卖艺的,所以有一个规矩,死了家里人,就停止卖艺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