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碎事笔谈
本书标签: 短篇 

杏树

碎事笔谈

种杏树的潮流很快就蔓延至整个余庄,他们为何种杏树?是因为种杏树可以拿杏子卖钱?不然,虽说和卖钱无异,但卖钱太慢了,他们渴望的可是一夜暴富。

  因为在余庄有一个故事——话说当初,有一位叫钱太爷的人,家徒四壁。或许有一天,他感到无聊,便想种杏树。他于是选择了种杏树,可种着种着,他种的杏树一直未结杏子。庄里的人都说他种杏树的地方风水不好。忽然有一天夜里,钱太爷种杏树的地方金光四起,有两个“夜猫子”发现了,但他俩都不敢走近一看究竟,因为钱家的狗可不好惹,他俩便猜测钱太爷挖到宝了。果真没多久钱太爷发财了,变得家财万贯,从钱太爷的口中得知,那天睌上他确乎得到了宝,得到了金子,而且是在那棵杏树上得到的。

  刚开始,庄里的人听到这个故事都半信半疑,后来因为庄里的粮食收成不好导致粮价暴涨,庄里的人时常饿着肚子。有的人便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

  开始只有几位人到钱家买杏树树苗种,后来种杏树的人愈来愈多,乃至整个余庄。

  他们种杏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子,所以相反树上若结的是杏子他们就不会要,不要怎么处理呢?打掉就是了,反正全庄人都在种杏树,若卖钱话也挣不了几个钱,若留在树上,就耽误了这帮人种金子,一夜暴富了。

  每当我来到余在,所看到的杏树全都伤痕累累,有几棵还是刚被摧残过的,叶子七零八落的,杏子散落了一地,那些落在地上的杏子早已腐烂发臭,树上的早已不复存在。青一色看上去只见一片稀疏的绿叶,不见黄里透红的杏子。我每次来时,都会转悠几圈,只不过转悠了半天,都没有见到一棵令我满意的杏树。

  直到一位叫高利的少年的出现,我才看到了令我满意的杏树。

  高利,家境贫寒,到了庄里桹价暴涨的时候,他也买了几棵杏树树苗,他把它们种在自家的院子内。但他的目的和庄里的人的目的有所不同,庄里的人只是为了故事中的金子而种,而他却是为了用杏子填饱肚子而种,因为他小时候无父无母,饿肚子的次数是比庄里的人还要多的,何况在粮价暴涨的时候。再加上他生性善良,一个“纯”字就足以概括他的性格,自然他是不会伤害他所种的杏树。他会把杏树上的杏子摘下来吃,若吃不完,他也不会扔掉,他会用来卖钱,虽然挣的太多,但足以维持他的生活。

  高利很疼爱自己所种的杏树,一天大部分时间他都在照理自己的杏树,所以他的杏树比别人的杏树还要好看、高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利的生活渐渐富裕了起来。

  庄里的人心生疑虑,认为:同样是种杏树,为什么高利能发财,自己为什么不能,难道自己买到了假货?

  钱家的人着了慌,因为一方面自己把杏树卖给大家,而且那个故事是胡编乱造的,自己也分不清真假,另一方面只有高利种杏树发财,而其他人没有,这岂不让人怀疑钱家与高利有什么勾当,这岂不是冤枉了钱家的清白?

  但很快钱家的人的慌张平复了些,因为大家把疑惑都转到了高利身上,而没有怀疑自己。

  在一个酒馆内的方桌旁围坐着几个人,分别是钱少主、刘大爷和王庄长,他们正谈论著高利。

  “你们说,高利为什么会发财,那故事难道是真的吗?”王庄长问道。

  “我不知道高利是怎么发财的,反正那故事是真的,是我爷爷告诉我的。”钱少主说着,并把一只腿放在另一只腿上,摆出个得意扬扬的表情。

  “若真是真的,那为什么只有高利种出来了?”刘大爷问。

  “那不知道,只不过我爷爷把那故事讲完后,还告诉了我一句话,我竟给忘了,直到我爷爷死后,我还是没记起。”钱少主用手捶打着头说。

  “还是别自责了,等今晚上咱们去看看,先喝酒吧。”王庄长说罢,拿起酒喝了起来。

  这时候,高利正在给自己心爱的杏树浇水,一阵微风吹过,几个黄里透红的杏子从枝头上掉了下来,还未着地,便被高利接住,高利停止了浇水,他拿起杏子,躺在地上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他便睡着了。

  等到他再度醒来时,天已经黑了,他站了起来,用手打了打身上的灰。忽然,门响了,高利走到门旁,透过猫眼,发现是三个人正在敲门,高利贴近门,仔细一看,才辨认出这仨人是谁?他们仨分别是钱少爷、刘大爷和王庄长,他们醉醺醺的。

  高利把门给打开,恭恭敬敬地邀请他们仨进来,他们仨一把推开高利,走到高利种的树旁,不知寻找着什么,还时不时摸摸杏树。

  “喂,你们仨找什么啊!?”高利对他们喊道,并走了过去。

  他们没有回话,还是一如既往地寻找。

  “害!怎么没有金子?真扫兴!白走一趟了。”王庄长嘀咕着。说罢,便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钱少主和刘大爷看见王庄长走了出去,便也跟了出去。

  “什么金子?难道是那个故事所说的——种杏树能得金子,真迷信,哪有什么金子,只不过是勤劳罢了。”高利自言自语。

  第二日清晨,高利从树上摘了几个杏子放在篮子里,便去往了余庄的集市。高利来到集市上,集市上横七竖八地排列着商贩所卖的物品,高利找到一处带有台阶的空位,他坐在台阶上,把装有杏子的篮子放在身旁,吆喝起来。

  很快,有很多人过来买杏子,等杏子卖完后,钱少主走了过来,他对高利小声说道:“高利,你卖我个杏树树苗行不行?”

  “行啊!你要来干什么?”

  “你别管,甭怕我不给我,快点吧!”

  高利带着钱少主来到了自己的家中,高利把树苗卖给他后,便回屋睡觉去了。钱少主拿着树苗回到自己的家中。他来到自家院子的空地处,把杏树树苗种在其中。

  以后每天钱少主都精心照料这棵杏树。

  一年过去了,可杏树上依然结着杏子,未结金子。

  钱少主很苦恼,因为白花这钱了。“可高利那儿的树苗也没有结出金子,那么高利是怎么发财的?卖杏子?不大可能。那还有什么呢?难道他挖到宝了,没想到那小子家底这么好,不敢想、不敢想……”钱少主想着,想着想着,天渐渐黑了。

  王庄长现在正走在农家小道上,他也想着高利为何发财这事。这时候,他忽然抬起头,望着不远处高利的家,他发现高利家的院子里金光四射,王庄太很好奇,便去往了钱少主的家中想同他一起去看看。

  之所以高利家的院子里会发出金光,是因为那天晚上,高利正拿着灯笼照看杏树。果然,疑并非真正的缺点,若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那才是真正的缺点。

  王庄长来到钱少主家门前,“老钱、老钱……。”他叫唤着。可门迟迟没被打开,于是王庄长上前去敲门。

  “谁在外面?”一位人问道。但不是钱少主发出来的。

  “我是王庄长,想进来下。”

  “是王庄长啊!想进就来吧,门没锁。”

  王庄长听了话,便推门而入。王庄长刚走进去,一下就看到钱少主正和刘大爷,远有几位壮汉聊天。钱少主似乎注意到了王庄长来了,便走上前去说:“抱歉啊,老王,和他们聊天没听到你的叫唤,果然,人老了、人老了……对了,老王,你找我干啥啊?”

  “我发现高利家院子左冒金光,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会不会是他家的灯亮了,你眼花看错了。”

  “不会的,他家还没有亮灯呢!我看得一清二楚。”

  突然,从门外冲进来了很多人,他们异口同声地问道:“高利家怎么了?种杏树结出金子来了?”

  “没错,我是这么认为的。”王庄长说道。

  “连王庄长都这么说,那么高利一定种出金子来了。”一位人大声喊道。随后便是一阵议论,里面夹杂着一部分羡慕和大部分嫉妒,更有少数是嫉恨。

  “算了,庄民们不要争了,我们一同去看看吧!”王庄长说道。

  这时候天已经黑透了,除了高利家外,其他人的家中还未亮灯,在农家小道上走着许多人,成群结队,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个火把,犹如带着火的百足虫,去往所看中的猎物那,而自己也将被火所吞噬。

  而现在高利却全然不知,忽然门被敲响了,高利望着门外,外面的天空被火光给照亮了,高利觉得不妙,他从房子里拿出几粒杏树种子,放进了自己的兜中,便翻墙离开了。

  高利跑出余庄,跑着跑着,他回头一望,望着自己的房子,高利发现自己的房子已燃起了熊熊大火。

  “唉,回不去了,还是走吧!”说罢,高利头也不回的跑走了。这时候庄民们都骂骂咧咧地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高利离开后,王庄长着了慌,每天都提心吊胆的,一年过去了,他发现没什么动静,便放下心来。又一年过去了,大家才发现高利没有了踪影,才感到后侮,“多么好的一个小伙子啊!年少就没了。”几位妇女在谈论中有意或无意会说出这句话。人类也正是这样,叫一个活着的人去死,又叫一个将死的人活过来,那人死后,人们又感到惋惜。

  高利在临走前,也给余庄留了东西,他把他自己所带的杏树种子撒在余庄后面的空地,现在那片空地已经长满了杏树。几年过去了,高利的面容在我的脑海渐渐模糊,以至于消失。又过去了几年,我未见到高利,余庄里的人也未见到,大概高利已经死了,但我并未为此感到可惜,因为我知道这个生命虽已逝去,但这个生命并未腐朽。我对这未腐朽的生命有很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这个生命还非空虚。

我走过茫茫大道,来到余庄,再走出余庄,我在朦胧中,眼前展现出一片碧绿的杏树来,枝头上挂着一个又一个黄里透红的杏子。我想:信仰是永存的。这正如这片杏树,不必担心其会消失,因为守护它的人永远存在。

碎事笔谈最新章节 下一章 斗蛐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