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爱卿散文诗歌集第十六集跨海集
本书标签: 现代 

车夫恨

爱卿散文诗歌集第十六集跨海集

这一组组诗隐喻着一个寓言:一个黄包车车夫拉着一个客人,走过漫漫黄

沙路,走过茫茫荆棘路,来到一处豪华餐厅前,客人扬长而去,走进餐厅,大吃大喝起来;车夫抬头望两眼餐厅,又默默地拉起黄包车向风雪中走去。

也许车夫回想起了当初客人许下的诺言“阿Q,走,革命,革命,赵四爷家的小老婆归你了”?也许车夫回想起了当初客人原本是一个快要饿死的破落户自己同情他而拉上他来到豪华餐厅?也许车夫回想起了当初以为自己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不惜忍饥挨饿拉他一把好跟着他能也分得到一杯羹?

谁知道车夫想了些什么呢?反正车夫辛辛苦苦把客人拉进了餐厅,人家弄到吃的了,他呢饿肚皮。

爱卿眼见过的黄包车车夫太多啦,即便现在爱卿的身边也有好多这类黄包车车夫朋友。对这类朋友爱卿向来同情大于尊敬,尊敬而生不平,不平什么呢?这个世界上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翻墙揭瓦、忘恩负义的两足动物太多了,车夫啊你好命苦。

爱卿自己又何尝没当过黄包车车夫呢?不提吧。

挥鞭提鞍费脚力,枉送豪客入筵席。

寒风拂泪忍吞声,总将丹心换冰心。

迢迢万里荆棘路,黄沙过后掩旧蹄。

豪客一去不复返,车夫回望泪两滴。

总将豪客作侠客,误向陌路抛侠心。

回望盛筵猛回头,独向寒风寻新侣。

渐行渐远三回头,余香袅袅掩面泣。

悔不当初执鞍马,何苦送人入筵席?

2018年5月12日

戏评当代诗人爱卿的送别诗

送别诗是唐诗中一个重要品种,几乎所有的唐代大诗人都写过,比如李白就写过下面这一首: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倘若没有其他诗篇为黄鹤楼打广告,说不定单凭这一首,黄鹤楼也能留下千古美名。中国自古以来,楼因诗成名,诗因楼生辉的例子数不胜数。

送别诗在当代其实也大有人写,比如爱卿下面这一首:

望江楼

        送别 归返青岛   

远望泰山云海间,征鹏万里归故园。

渐行渐远渐迷茫,引颈急上峨眉巅。

两首诗都因楼成诗,不同之处在于,李白将楼名直接嵌入诗句中,爱卿只将楼名题于诗名,避免了重复累赘。

李白选用了长江作为抒发自己对友人依依难舍之情的意像载体,爱卿选用了泰山峨眉作为自己抒发对友人依依难舍之情的意像载体。山与水,皆宏大而浩渺,似乎只有山与水才能与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相比,也只有山与水才能容得下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出彩的是两首诗的最末一句,李白的是“唯见长江天际流”,爱卿的是“引颈急上峨眉巅”。李白是眼巴巴地站在长江边望着长江天际流,爱卿是眼看望不到朋友远去的身影了,连忙急吼吼地跑上峨眉山山巅想再多望朋友的身影两眼。一静一动,各得妙趣。

爱卿的结尾岂止说明爱卿对友人感情的真挚与热烈,还说明爱卿是个爱运动的人,连送别朋友也要跑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去送。相比之下,李白就要懒得多了,顶多只是傻站在长江边上望两眼朋友远去的帆影了事。

朋友,你是愿意交李白这样的朋友还是爱卿这样的朋友呢?

呵呵,教授谬评。

                          2018年5月12日

上一章 站桩三年小结 爱卿散文诗歌集第十六集跨海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戏评当代诗人爱卿的言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