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荷兰战役(爆更第一章)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作战时间:1940年5月10日~5月14日作战地点:荷兰

作战国家:德国荷兰

作战将领

曼施坦因: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06年,担任近卫军步兵第三团见习军官。1907年,晋升为少尉。191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回到近卫步兵第三团,不久担任近卫第二后备团的副官。1914年~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年,晋升为少校军衔。1933年,晋升为上校。1935年,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1936年,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1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1938年,担任李格尼兹的第18步兵师的主管。1939年,晋升为中将。同年,担任伦斯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出任德军第38军军长,制定德军入侵荷兰的计划。

斯徒登特:德军空降兵的创始人。

作战兵力

德军:“B”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共10个步兵师和1个伞兵师、1个机降师,指挥官库赫勒将军。

荷军:荷兰军10个师。

“黄色方案”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之后,希特勒曾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武力来压迫英法求和。为此,10月9日,希特勒为此下达了第6号指令,接着陆军总司令部拟制了行动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该方案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史里芬计划”的翻版,即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西线作战计划的德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该计划后落入英法手中。也就是说,已经泄密了。德军“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觉得这个方案不是很好,只不过是老调重弹,并且已经泄密,如果继续执行,战略突然性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于是,曼施坦因大胆地向希特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法国阵地的弱点位于马奇诺防线的西北角,即马奇诺工事与盟军机动地段的结合点。因此,他主张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如此,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联军,迅速灭亡法国。他的这一建议遭到了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一批高级将领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为此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正式采纳了曼斯坦因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规定,德军主力将翻越阿登山区,攻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然后再从西、北两方向进攻巴黎。在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正面德军,则组织佯攻,牵制当面之敌,等到主力攻占巴黎,并推进至该防线侧后时,再发起进攻,与主力前后夹击,聚歼当面法军。

那么德军是怎样部署的呢?

1940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德军统帅部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于5月初开始进攻。此时,德军从北海至瑞士一线共集结了136个师,其中10个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4500余架。另有运输机600架。兵力配置上分为A、B、C三个集团军。依次沿着德国与西欧国家的国境线从北向南铺开。

“A”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配置于荷、比国境线直至亚琛地区,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

“B”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4个师,由第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河一线,是主要突击集团,任务是经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方向实施突击,割裂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进攻开始时先实施佯攻,牵制该线法军。

德军战略预备队共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

这就是德国著名的“黄色方案”进攻计划。

作战部署

同盟国一方,法国认为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必将进攻苏联,即使要进攻法国至少也要在四五年之后;英国认为自己海军力量比较强大,因此主要负责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地面作战则主要由盟国承担;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避免卷入战争。显然,这只是个幻想。所以,战前,这些国家均没有进行充分准备。

同盟国的作战计划直到1940年3月12日才最后确定,这是由法国总参谋长兼英法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上将支持制定的,代号“D”计划,该计划有两个方案,如果德军进攻比利时,法军2个集团军和英军1个集团军应迅速进入比利时,在比军配合下,坚守代尔河一线;如果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则以1个集团军依托工事进行防御,再以1个集团军为二梯队,随时增援。

当时,同盟国军队有法军94个师,英国远征军9个师,荷兰军10个师、比利时军22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余辆,欧洲大陆上有飞机1300余架,英国本土还有1000余架飞机可供使用。

比军和荷军都部署在本国境内,英法联军103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1、2、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51个师,部署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部;第2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3、4、5集团军,共25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正面;第3集团军群,下辖第6、8集团军,共18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还有9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此外法军第10集团军,部署在法国与意大利边境,未计算在内。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西欧战役的序幕。荷兰首当其冲。德军在进攻荷兰时,再次使用了空降部队,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规模的空降作战。

部署作战

进攻荷兰的德军是由库赫勒将军指挥的“A”集团军群(由第18集团军,共10个步兵师和1个伞兵师、1个机降师组成)。德军对荷作战的企图是:以空降兵的突然袭击保障地面部队快速越过荷兰边界,突破哥雷比——皮尔防线的防御,向鹿特丹、海牙两地进击。

在德军入侵波兰的第二天,荷兰政府就下达了战争动员令。荷兰的防御计划是在英法陆军到达前,只在边界线上和纵深内的筑垒地域进行防御,迟滞德军进攻,保障英法军队展开。这是根据英、法、荷、比四国联合抗击德军进攻的协议而制定的。

那么荷兰是如何部署的呢?

荷兰军队兵力有限,因此为防御德军入侵,他们设有3道防线:(1)在边境地区构筑有一般的筑垒阵地,只部署少量兵力;(2)是哥雷比——皮尔防线,荷兰的10个步兵师主要依托这一防线组织防御;(3)是“荷兰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乌德列支和海牙地区,这一地区有海湾、河流和大面积水域,构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碍。为了能在哥雷比——皮尔防线迟滞德军,尽量拖延时间,必要时可把下莱茵河、马斯河和瓦尔河的防洪坝打开,进而阻止德军进攻。

对于荷兰可能利用水障防御这一点,德军是很清楚的。当时有一个办法可以打破荷军的计划使德军的装甲部队避免遭受洪水的威胁,这就是在地面部队突破主要防线的时候,同时攻占上述三条主要河流上的要害桥梁,以保障德军迅速通过。那么是如何才能保障顺利实施呢?也就是此次战争的特点,空降作战(在下面的小节中将详细讲述)。

1939年10月27日,德军第7空降师师长斯图登特将军就被希特勒召到柏林的帝国办公厅密谈。希特勒说:“在波兰战役中,我们有意不使用空降部队,为的是避免过早地暴露秘密。但是现在准备立即展开西线的大规模攻势,该是使用空降部队的时候了。”斯图登特临危受命制定这一作战计划。那么斯图登特是怎样制定这一作战计划的呢?

斯图登特总体上把此次行动分为夺占海牙和鹿特丹两个重要地域。夺占海牙的空降作战部队是第22机降师的两个团和第7伞降师的1个营。作战指挥将军是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尼克。其作战方案是首先以伞降的方法夺占海牙周围的瓦尔肯堡、奥肯堡和伊彭堡3个机场,然后机降两个步兵团,攻入荷兰首都海牙,俘获荷兰皇室、政府机关和高级指挥部成员,瘫痪其中枢神经,同时阻止这一地区的荷兰部队向受威胁的哥雷比——皮尔防线增援,并使荷兰空军不能使用“荷兰要塞”的****。

夺占鹿特丹的空降作战部队是第7伞降师的4个营和第22机降师的1个团。作战指挥将军是第7伞降师师长斯图登特。其作战方案是夺取瓦尔港机场和鹿特丹的维列姆大桥、多尔德雷赫特大桥、默尔迪吉克大桥,为正面进攻的第18集团军打开进入“荷兰要塞”的通路。为保证夺取和扼守这些桥梁,除使用伞兵直接在大桥附近伞降外,在瓦尔港机场还将机降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以支援各桥的战斗。参加空降作战的兵力为1.6万人,其中伞降部队4000人,机降部队1.2万人,由第2航空队约500架JU-52运输机运送。德国西部的威塞尔、明斯特、利普施塔特、帕德恩博等9个机场为空降出发机场。空降纵深为40~100公里。为了达成最初空降的突然性,规定运输机从北海上空绕道飞行,从西北方向由海上进入目标。

自从斯图登特的这一计划实施以来,在以后的6个月中几经修改均未有大的改动。希特勒一方面观察西欧事态的发展,与英法保持着和平信件的往来;一方面又寻找实施突然袭击的良机。在此期间,斯图登特曾11次接受了准备袭击的命令但均在起飞之前被撤销。第12次接到袭击的命令是在5月9日,这一次空降作战计划终于得到了实施。

空袭荷兰

荷兰当局从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预料到德军将要进攻。为此,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中将不断提醒部下注意防范。因此,从5月7日起,荷兰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在各机场的跑道上和公路的重要地段上准备了载重汽车、设置了地雷和其他障碍物;加强了机场、城市的警戒和伪装;加强了值班飞机和增加了高射火器;在沿海组织了猛烈的对空火力。但荷军大多数军官过于相信哥雷比——皮尔防线、洪水的威力和法国实施支援的诺言,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5月10日凌晨,德军航空兵袭击了荷兰、比利时、法国的40多个机场,夺取了制空权。对荷兰之战来说,最激烈的战斗是德军和荷军在“荷兰要塞”内的空降和反空降作战。

凌晨3时30分,德军对荷兰的瓦尔港、海牙、阿姆斯特丹、希尔维萨姆等地实施航空火力准备。航空火力准备一直持续到运输机进入空降地区。

4时,运载第一批空降突击部队的运输机开始起飞。5时30分,第18集团军向哥雷比一皮尔防线发起正面进攻。

运载伞兵第2团1营的65架运输机,超低空飞越国境线,接近海牙时升高到180米,分成3队,分别飞向瓦尔肯堡、奥肯堡、伊彭堡3个机场进行伞降,伞兵着陆时未遇到大的抵抗。于7时30分占领了各个机场。这样,德军伞兵为即将到达的机降部队准备了3个良好的着陆场。但是,德军虽然占领了机场并清除了跑道上的障碍,可是在每个机场上只有一个轻装伞兵连在进行迎接机降的准备和坚守机场。当德军第一批机降部队的100架飞机运载1个步兵营飞抵瓦尔肯堡和另外1个步兵营飞抵伊彭堡,并于7时30分左右着陆的时候,荷兰军队正准备向这3个机场实施反冲击。伊彭堡周围的高射炮火一直很猛烈,因而运载步兵的飞机有12架被击中。在瓦尔肯堡机降的步兵从正在滑行的运输机中跳出来进入攻击,沉重的JU-52运输机有的在松软的跑道上陷了下去,直陷到轮轴,因而无法再起飞,结果被炮火击中燃烧起来。

下午,荷军组织了6个步兵营、1个炮兵旅又1个炮兵团向3个机场进行大规模反击。机场周围燃烧的德军飞机残骸使荷军士气大振,他们以优势兵力发起猛烈的反冲击。在瓦尔肯堡,荷兰步兵第4旅的3个营,在1个炮兵团的火力支援下,对据守在机场上的德军伞兵和步兵实施了反冲击,并将德军从西北方向赶出机场。

德第2批44架运输机到达时,机场为荷军控制,德运输机无法着陆,14架迫降在卡特威吉克附近的海滩上,其中7架落地时失事;30架迫降在德尔夫特附近的公路上,由于路面设置了障碍,许多飞机被撞毁。16时,第3批运载预备队及补给物资的机群不得已改变计划,全部飞向鹿特丹的瓦尔港机场。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尼克随第2批机群飞到伊彭堡机场上空,由于看到无法着陆,改飞奥肯堡机场。奥肯堡的防空火力猛烈,斯庞尼克乘坐的飞机被击中,迫降在附近森林中的一块空地上。天黑前,海牙周围到处是德军被迫降落的运输机和空降人员。斯庞尼克把各小股部队集合起来,约数百人,在海牙郊外的奥弗赖斯希构筑了“防御阵地”,因为兵力太弱,无法向市区进攻。不久,根据上级命令,第22机降师撤离海牙,残部从南向鹿特丹靠近。德在海牙的空降部队有1500人被俘,运输机损失90%。

5月10日凌晨3时,刺耳的汽笛声就开始响彻鹿特丹的街头和港口,这是空袭警报。紧接着德军就袭击了机场边缘的战壕和高炮阵地。这时有两个预备连的士兵仍在机库的临时宿舍里大睡。有一颗重磅炸弹正好命中了那座预备队正在里面酣睡的大机库。就这样,瓦尔港机场的防卫骨干力量被消灭了。

随后,德军第1特殊任务轰炸航空兵团第3大队的运输机,运载着伞兵第1团第3营和第2营的1个连,于5时准时地进入了鹿特丹的南部伞降。当荷军发现是德军伞兵时,立即猛烈开火。但大部分伞兵是在瓦尔港机场两侧着陆的,并立即投入了战斗。这样一来,荷军就不得不分散火力对付机场外围的伞兵。经过约1小时的激战,伞兵控制了瓦尔港机场。

伞兵占领机场后,第16机降步兵团随即机降。首先,一个运输机中队试图在机场着陆,但遭到小口径高炮的射击。1架JU-52运输机的油箱被打漏,两台发动机起火。还没等飞机停下来,舱门便打开了,士兵们从里面跳了出来。他们是施维贝克中尉指挥的第16机降步兵团第9连的两个排,是机降部队的先遣分队。随后这架JU-52运输机在燃烧着的飞机旁着陆。

就在德军机降过程中,荷军以密集炮火猛烈抗击搭载步兵的运输机,有几架运输机被地面炮火击中,其中1架坠地着火。荷兰海军的几艘小型舰艇也企图轰击着陆的机降部队,但被德国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所驱逐。此时,荷步兵第3营在重迫击炮火力和鹿特丹北部炮兵火力支援下,正在进行反击。这时,德军发出了绿色信号弹,这是荷军停止重火器射击的信号。荷军炮兵误认为这是自己发出的信号,因此停止了射击,致使机场守军失去了炮火支援,经不住伞兵的攻击,被迫投降。这时,德军运输机还在一架接一架地着陆,瓦尔港机场彻底落到德军手中。

然而,占领机场只不过是战役的开端。德国这次对鹿特丹进行空降作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市中心马斯河上的几座重要桥梁。

维列姆大桥位于鹿特丹西南,是机场到鹿特丹市区的必经之路。为了夺占这座桥梁,德军安排了两支空降分队。一是第16机降步兵团11连和部分工兵,约120人。他们在进攻发起的头一天夜里,潜入到奥耳登堡附近的次维舍南浴场,午夜,登上12架He——59双翼水上飞机。5月10日7时,这些飞机沿着马斯河以离水面几米的高度超低空进入目标,降落在维列姆桥下的水面上。空降兵乘橡皮筏登岸,爬上桥墩,数分钟内夺取了大桥,拆除了桥上的炸药,并在两头筑起了桥头堡,抗击荷军的攻击。另一支分队是第1伞兵团的第11连,约60人,他们在桥北不远的一个运动场上伞降着陆,而后截住几辆市内公共电车,横穿费耶努尔特区,赶到河边,抢占了桥北的碉堡。当时,第16机降步兵团11连正被困在桥头,情况危急,他们的到来,使形势有了好转。不久,在瓦尔港机降的第16机降步兵团第3营经过激烈的巷战到达河畔,进一步增强了扼守维列姆大桥的力量。荷军被赶出大桥后,从岸边阵地和附近高建筑物上向大桥猛烈射击,出动炮艇对桥头进行炮击,对大桥进行了火力封锁。真正打通维列姆大桥是在5天4夜之后。但留在北岸的60名伞兵凭借桥头堡,顶住了荷军的猛烈反击,使荷军始终无法利用这座大桥。

从南面通往“荷兰要塞”的唯一道路上,除了鹿特丹市的维列姆大桥外,还有多尔德雷赫特大桥和默尔迪吉克大桥。

夺取多尔德雷赫特大桥的是第1伞兵团第3连。伞兵着陆后当即占领了大桥,并拆除了桥墩上安放的炸药。战斗中连长阵亡。由于此处建筑物布局很乱,并靠近桥梁,荷军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反扑,将大桥夺回。于是德将第1伞兵团主力和在瓦尔港机降的一个步兵营投入作战,双方进行了持续三天的反复争夺。直到5月13日德正面进攻部队到达,在装甲部队的冲击下,荷军仓皇而逃,德军才完全占领了这座大桥。

夺取默尔迪吉克大桥的是第1伞兵团第1营,在桥的南北两个桥头堡附近伞降,对大桥守卫分队进行两面夹击,经过短促激战,顺利夺取了公路桥和铁路桥,并扼守到正面进攻军队到达。

10日中午,斯徒登特飞抵瓦尔港,接管鹿特丹、多尔德雷赫特、默尔迪吉克三角地区的防务。

德正面进攻的第18集团军于5月11日突破哥雷比——皮尔防线,其先遣装甲营于5月13日清晨通过默尔迪吉大桥向北推进。5月13日16时,德军开始敦促防守鹿特丹的荷军投降,经过一天谈判没有结果。5月14日13时,德军航空兵对鹿特丹市进行了狂轰滥炸,60架轰炸机一次投弹1300余枚,市中心受到很大破坏,房屋绝大部分被焚毁,居民死亡900余人。17时,荷兰城防司令温克尔曼将军亲自走过维列姆大桥向德军求降。5月14日20时30分,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通过广播命令全军投降,荷兰皇室及政府成员逃往英国。至此,荷兰沦陷,德国完全占领荷兰。

德军对荷兰的这次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规模的空降作战。但德军并非全部成功。由于荷军德军对荷兰的这次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规模的空降作战。但德军并非全部成功。由于荷军预有反空降准备,德军在荷兰的空降作战受到重大损失。德军在荷兰共空降了1.6万人,伤亡4000余人,1600名伞兵被荷军俘获并运送到英国。在海牙的空降完全失利,其第22机降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军官和四分之一的士兵。在鹿特丹的空降虽然取得成功,但也伤亡很大,第7伞降师师长斯徒登特中流弹重伤。投入的430架JU——52运输机,三分之二被击落、击毁。这些飞机大多是由空军航校提供的,飞行员大都是航校的飞行教官,这次空降作战,使德空军的后备力量受到严重削弱。但荷兰的被攻占,不仅对盟国的战术家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当训练有素的荷军彻底崩溃的消息传出后,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作者大大第一章爆了

作者大大7000多字

上一章 爆更3章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最新章节 下一章 比利时战役(爆更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