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本书标签: 都市  历史  同人     

隋朝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历史老师霸霸我们上初中就学过一些隋朝的历史

历史老师霸霸我们经常会听到“秦汉”“隋唐”的说法,大抵是因为两个朝代更替之际又恰逢乱世,产生了很多“演义”故事,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秦朝和隋朝都是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大统一朝代,其文治武功都曾达到一个巅峰,只可惜他们都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走向灭亡——给汉朝和唐朝做了嫁衣裳。

小Q我知道,秦朝二世而亡,寿命只有15年,那么隋朝呢?

小Q隋炀帝被缢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出现了几位傀儡皇帝?

隋朝是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唐宋的大统一朝代,从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到公元619年隋恭帝杨侗被迫禅位给王世充,隋朝的国祚一共是38年,出现了5位皇帝。

话说北周晚期,长期沉湎于酒色的周宣帝宇文赟生前便将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儿子宇文阐(即周静帝)。正所谓“主少国疑”,等昏庸的周宣帝一去世,周静帝很快就被迫禅位给外戚辅政大臣杨坚(曾被封为“隋国公”、“隋王”),隋朝由此正式建立。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国内广泛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又对百姓轻徭薄赋,使得隋朝“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这段时期在历史上也被誉为“开皇之治”。

军事上,隋文帝先是对北方的突厥采用离间分化的策略,使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又让他们彼此征战而无暇南顾。在消除了后顾之忧后,隋文帝又分别吞并和攻灭了南方的西梁和南陈政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说起当时隋文帝时期府库之充盈,后世还有以下两个非常有意思的证据:

据《贞观纪要》记载:“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也就是说,隋朝西京(长安)府库中的粮食布帛一直到几十年后的唐朝贞观年间都还没有用完。

1969年,我国曾在洛阳附近出土的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中发现大量已经炭化了的稻谷,重量足足有50多万斤之多。

隋朝刚刚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又如此兵精粮足,按理说不应该那么快灭亡,但事实上这一切很快就被隋炀帝这个“败家子”给败光了。

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的一些“光辉事迹”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曾强征数以十万计的民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隋唐大运河和东都洛阳等超级大工程的修建。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劳民伤财巡游江南,穷兵黩武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最终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率大军出征高句丽,大臣杨玄感等人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趁机在后方起兵反隋,结果被隋炀帝从辽东撤回的大军击败。次年,隋炀帝又准备第三次出兵高句丽,无奈隋末农民起义的烽烟已经燃及全国,最终不得不选择议和收兵。

农民起义的高潮发生在公元616年,隋炀帝正在江都(今扬州)巡游,此时全国的数百只起义军在隋军的打击之下已经走向联合,形成了三支实力超强的农民起义军,他们分别是河南地区翟让、李密的瓦岗军,河北地区的窦建德军以及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公元617年,李渊也趁火打劫在晋阳起兵,不久便攻入长安,拥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由于回归洛阳的道路被起义军切断,身在江都的隋炀帝心灰意冷,一度想要把都城迁到江南,还在南京修建丹阳宫,不过此举遭到来自关中的隋军将士们的强烈反对。

为了早日回归关中,众人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江都兵变”,缢杀了隋炀帝,并拥立杨浩(杨坚之孙,秦王杨俊之子)为皇帝。很快,宇文化及便废杀杨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许”。

听闻隋炀帝去世,留守东都洛阳的杨侗(隋炀帝之孙)被大臣们拥立为皇帝,是为隋恭帝。隋恭帝即位后,本来想招安李密的瓦岗军用以对付从江都西归的宇文化及大军,但王世充等人认为如果李密得胜归来,自己和当初杀死李密诸多父兄子弟的隋军将士们可能处境不妙,于是煽动隋军进攻李密的瓦岗军。

一方面,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大军拼的元气大伤,另一方面,瓦岗军又受到王世充隋军的突然袭击而遭受重创,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等当时名将因为不满李密后期的所作所为而纷纷投靠王世充,王世充实力一度大增。

公元619年,野心勃勃的王世充索性废隋恭帝自立,改国号为“郑”,隋朝正式宣告灭亡。

与此同时,李渊也废杨侑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最终,李渊的“大唐”政权在攻灭王世充的“大郑”政权的同时,还活捉了前来救援的夏王(自封)窦建德,并逐步消灭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隋朝也由此彻底被唐朝所取代。

历史老师霸霸好了,下一章我们讲你们最喜欢的唐朝哦!

上一章 南北朝时期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下一章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