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水井坊
本书标签: 校园 

第四章 常见官职

水井坊

(9)御史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职副承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弹幼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察、弹劾,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10)枢密使 唐代后期由宦官充任的要职。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掌握,逐渐形成枢密专掌军事的倾向。到了宋代,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合称二府或两地。

(11)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 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颁布法令,兼管外事。

(12)太尉 秦汉时掌全国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时,“承相” “太尉” “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西汉早期,设太尉一职多 半和军事有关,带有虚位性质;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13)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秦汉以后设太史公,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14)长吏 地位 、俸禄较高的官吏。也泛指上级长官。

(15)侍郎 古代官名 ,明清两代是中央政府各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16)郎中始置于战国, 职掌侍卫。秦汉设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长官。隋唐以后,六部都设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17)参军 本为参谋军务之称, 东汉末年于车骑将军幕府被置为官员。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18)令尹 战国时楚 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国的百官之首一相。

(19)尹 春秋战国时,中原各国以尹为官名者不多。南方的楚国,官名中带尹者极多:百官中官职最高者为令尹,另有左尹、右尹,为位次于令尹的尊官。秦汉以后,亦有尹官,如汉时的京兆尹、河南尹,均为京畿的地方长官。

(20)都尉 秦汉时期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21)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22)节度使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安史之乱以后内地也相继增设节度使,地方武官也常设置节度使名,自置官署,父死子继,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23)刺史 原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24)太守 原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25)都督 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最高长官也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上一章 第三章 常见官职 水井坊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 常见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