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闲时叙
本书标签: 校园  作者大大特别懒 

漠中修行——读《文化苦旅·沙原隐泉》有感

闲时叙

如若置身于茫茫沙海,抬起脚,印下第一颗属于自己的标记,你是否会心生愉悦?回头,看脚印歪歪扭扭,连成茫漠中的一缕生机,你是否会有所坚定?爬坡,面对若即若离的沙丘顶峰,你是否有过一丝怀疑?站在至高点,俯瞰茫茫沙漠,你是否能感受到一天一地的和谐?无意,隐隐的圣洁之光在眼角浮掠,你是否会灵光一现?侧耳,倾听屋前老尼淡语,你是否会明白何为修行?

人生,便是一场漠中修行。

余秋雨身处沙漠边沿,漠中无路,只余几行前人走过的静默脚印,于是,他决意自己开路,其理由:“被人踩过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

是啊,凹陷的细沙,形状、大小已被固定,更加松软难控。这不就像我们孩童的时期吗?前人走过的路,路边的风景与奥秘早已被探索出许多,自然的规律性早已被揭露。我们只需听,听各种各样的过来人坚定地说着何为对、何为错。然而,事实上,我们却不知为何对、为何错。那一条条深奥的道理披着权威的外衣,看似深刻,却又似乎过于“细软”,反而使人难以信服。我们日复一日地走着与前人同样的路,路旁大方迎接我们的是同样的、早被揭露的发现,发展之门紧紧闭着,要想推开它,何其困难。既然如此,何不试试找出一条新路,一步一脚印,自行探索。或许,修行便在这条新路上。

偶然回头,看到连成串的自己的脚印,余先生莞尔,继而发问:“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能多久呢?无人知晓。或许,过会儿再回头,远处的痕迹早已消逝;抑或,等到原路返回,仍能见到之前的足迹。脚印,是个人的历史,唯有时间,才能见证其存在与去留。这便是青春吧。我们埋头奋斗,不知青春的到来与结束,有一天,你猛然觉醒,继而是惊喜与感慨。当然,回头,看过去自己的印记,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短暂的愉悦之后应该需要更多的思考,思考这一切的“成就”又会在历史长河中保存多久。努力的过程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我们唯有心怀坚定,继续向前。其间,便是一种心灵的修行。

“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力气。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松,与它厮磨。”

这正是我们刚成年时,结束了十几年笔尖的较量,终于踏入真正的社会生活。单单的“使劲”往往是不够的。或许,某一瞬间,你会发现世界的另一面,隐晦的一面,你开始迷茫,甚至无助。这时,我们更应去学会适应这个社会。世界的纷繁复杂,常常令我们不知所措,让我们“发疯”。那就像余先生对待这细沙一般吧!放下急切与浮躁,顺着它的力量慢慢往上爬,与它耐心厮磨,用放松修行自己,修行社会。

杜伽尔说:“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伟大而高贵。”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希望被渐渐磨灭却又重新燃起。眼看即将步入中年,你是否开始怀疑,成功,到底在哪儿?

余秋雨给了我们答案:“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一片片简陋的小竹片,一遍遍复复杂的计算,纠正再纠正,祖冲之不断到达自我的顶端,终于,3.1415926使他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一封封的退稿书,同样使小仲马一次次的重新创造自己的顶端,终于,《茶花女》轰动文坛;一次次的竞选,又一次次的落败,一次次的奋斗,又一次次的前进,终于,无数次的顶端使林肯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英雄,终被历史铭记。同样地,终有一天,你会到达这样一种境界:“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回望半生的脚印,你会心一笑,西天的夕阳外般绚烂,绵绵沙山,满眼都是畅快,满眼都是圣洁崇高的天地之感。

然而,你的修行就此收尾了吗?

未必。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余秋雨立于沙丘之巅如此感慨:“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只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以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所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恐怕此时的你,必有如此心境吧。人生永不停息,人生永远是艰难的,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你必须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下一个精神攀援点,继续你心灵的修行。

试想,无意间,沙原中浮现一湾青绿,几只水鸭,轻浮其上,竟有几分江南水景之韵,你将会多么惊喜。这便是一种新生吧,沙原的新生,人生的新生。人到中年,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这般修行,就如沙原隐泉,不留心,又怎么发现?一旦发觉,便又将会是一阵狂喜,继而,奔赴而去,重新灵魂的旅行。那一清泉,澄净的让人怀疑,更让人敬佩——在荒漠的天地中,全凭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湖边树后,一陋屋,步出一老尼,淡淡的神情,淡淡的言语,让余秋雨不禁感叹:“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这该是我们老年了吧。在陋室里听够了一夜的沙漠呼啸,清晨便借明净的水色把耳根洗净。于你,每天的日出日落都成了恩赐,世间的一切竟变得不足为奇。终于,你懂得了修行。雁的高歌,雀的呢喃,虫的低语;风的柔和,山的逶迤,水的清净。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修行。广阔的天地更需要广阔的内心,夕阳下,你蹒跚的背影越拉越长,渐渐淡去……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用美好修行自己,用灵魂修行一生。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须修行,无不在修行。

上一章 且行·以漠为铭 闲时叙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雾失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