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动漫同人小说 > 昭伦:月亮奔我而来
本书标签: 动漫同人  张昭  新书优选     

65

昭伦:月亮奔我而来

第65章

一年半后。

六月中旬正是全国各地高考出成绩的时候,甫一放榜,文华一中师生全体沸腾了,因为今年这届高三竟史无前例地出了两个省理科状元。

一个是本省的张昭,另一个是西南省份的飞伦。

不过严格说来,飞伦应该是清水县一中的学生,因着远程直播项目来文华一中“留学”了两年,最后高考自然回了原本的生源地。

“那不还是我文华一中教出来的?” 面对争议文华一中校长拍板定论。

于是文华一中校门口赫然拉起了两条状元横幅,校门两边各自摆着印有两人照片的大红展架,当头正中央硕大的“喜报”两个红字黑体加粗,不知有谁说了句,这也太像新婚大喜的气球门了,搞得那段时间飞伦都不好意思去学校。

各路媒体记者与名校招生办蜂拥而至,却翻遍学校半天找不着人,从红光满面的一班班主任周强那儿才得知,两个状元早已申好了世界顶尖大学,一个学艺术一个学数学,都在大洋对面的西海岸。

与此同时,方家给飞伦办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升学宴,多年来走动和没走动的亲戚朋友全邀请过来了,飞伦的身世早在去年的私家宴会上宣告过,一时被纷纷扬扬地议论唏嘘良久,如今众人早已接受,只感叹方家不容易,万幸迎回家的亲外孙倒也不辱书香门楣。

当时飞伦并未将那些亲戚的闲言碎语放心上,不过他的身世倒是让乔鹤年感慨万千,方穗曾是他最骄傲的女学生,她的亲生儿子也阴差阳错成为了他的学生,不得不感叹命运奇妙。而乔以棠得知后,不知道犯了什么神经,说要把这堪比八点档狗血剧的故事写下来,被飞伦严词拒绝。

从一整天的流水宴回来时,飞伦早已筋疲力尽脸都笑僵了,连洗澡都是张昭扛着去洗的。

“羡慕你,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宴,不像我跟个展览品似的被这么多人围观。” 飞伦闭着眼睛站在浴室里,额头靠着张昭的肩膀,任张昭的手在他身上搓泡沫。

其实他明白方祖清要请这么多人的意思,无非是生怕还有人不知道他亲外孙回来了,担心他觉得自己不被接受认可。

张昭看着眼前身上沾满白色泡沫的“展览品”,抬手将飞伦锁骨上的泡沫抹去,漫声问道:“晚上吃好了吗?”

“没有。” 飞伦摇了摇头,一口气叹了老长,“净被亲戚问话了,问我怎么读书这么厉害啊,能不能借下笔记啊,搞得我觉得自己可以开一个辅导班了,再拉你进来,就取名状元辅导班,肯定能赚不少。”

张昭笑了一声,飞伦现在并不缺钱,但可能是以前缺怕了,每次说起赚钱的事都头头是道。

“哎,我真觉得可以弄一个。” 飞伦设想得来劲了。

“我不给别人做老师。” 张昭语气高贵。

“哦,张老师只给我当老师。” 飞伦弯着眼睛笑道。

洗完澡,飞伦被张昭擦干身体用一张浴巾裹住,他发觉不对,急忙按住张昭的手,摇头道:“我今天好累,没什么体力了。”

张昭挑着眉说:“需要你的体力吗?”

飞伦无言以对,只好红着脸说:“明天还要出门,行李都还没收拾呢。”

张昭最终放过了他,给他穿上了睡衣,只是在他唇上用力咬了下。

**********************************************************************************************

好吧,虽然他有些食髓知味,但后来毕竟高三关键时期,他跟张昭都忍着没怎么做。

飞伦晃了晃头,将脑子里的画面清理干净,赶紧去跟张昭一起收拾行李去了。

明天他们要去清水县,飞伦的省状元除了让文华一中喜出望外,清水一中更是欢喜若狂,校长老早就在校门口放了一天鞭炮,那阵仗可能比文华一中还热闹。

这次恰逢庆祝远程直播项目两周年,飞伦这届是清水一中采用远程直播课堂以来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生,听闻这届学生有不少考上了一本,还不乏几个重本大学的,让清水县政府领导脸上增了不少光,要作为教育扶贫典型被全省推广了。

除了这件事,他这次回去还要处理自己转户口的事,之前忙着学习一直没将户口转回来,对于飞伦户口要转回方家的事杨争鸣没说什么,只说转回来就好。

两人收拾完行李也才十点,飞伦便去拆外公外婆与杨争鸣送他的升学礼物,外公外婆送了一幅他想要很久的画,是国外一个知名风光画家的,能弄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杨争鸣送了他一辆跑车,飞伦看着那串车钥匙有些无语,他都没驾照,马上要出去留学,这车放着吃灰吗?他想起去年十八岁生日,杨争鸣送了他一套房,还送了一本书,叫《如何权衡早恋与学习》,那书至今都没翻开过。

他需要权衡吗?学习与早恋他都要。

飞伦在杨争鸣那礼物盒里果不其然又翻到了一本书,书名《成年人必须知道的那些事》,看封面就知道肯定讲的那档子事。

他烫手般要把将书丢了,张昭却拿了过去,翻开扫了几眼,一边不冷不淡地说道:“去年杨叔也送了我一本书。”

“什么书?” 飞伦愕然问道。

张昭表情有些一言难尽,说:“《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

飞伦赶紧跳过这个话题,问张昭:“罗妈妈什么时候回国?”

张昭放下那本少儿不宜的书,说:“下周二的航班。”

罗徵音渐渐走出了她给自己设下的桎梏,她与张泽实离了婚,又成了那个天赋卓绝的女钢琴家,近半年一直在世界各地参加钢琴演出,每到一座城市,她都会给飞伦与张昭寄两张明信片,告诉他们这里的风景,让他们以后有机会去看看。

“那正好我们也回来了,可以一起吃顿饭。” 飞伦说。

张昭“嗯”了一声。

“可惜我妹要中考,不能跟我一起出去玩了。” 飞伦惋惜地说道。

“等她中考完,可以带她一起出去旅游。” 张昭说着,一边帮飞伦将礼物收起来。

飞伦不知想到什么,嘴角藏不住的笑意,摇头道:“她说她不想当电灯泡,打算和同学一起去夏令营。”

陶乐初二转学过来,读的寄宿制学校,放假时会过来住一住,小姑娘来大城市长了见识,不知道看了些什么,某天跟飞伦咬耳朵问,哥,张昭哥是不是我嫂子?把飞伦乐的跟张昭讲了好几次,结果晚上就被陶乐她嫂子在床上教训了。

收好行李,看完礼物,飞伦跳到张昭身上,被熟练地一把抱住,他将脑袋靠在张昭肩膀上,打了个呵欠说:“去睡吧,明天要早起。”

张昭抱着飞伦往卧室去。

“对了,你这次去家宴,张爷爷没说你吧?” 飞伦突然想起这回事,赶紧问道。

“没有。” 张昭将飞伦放在床上,一边说道,“他让你下次家宴去吃饭。”

飞伦噌的从床上直起腰,双眼里满是不可置信和欣喜:“张爷爷不反对我们了?”

张昭闻言有些无奈,说:“爷爷本来也没有反对。”

“那这是彻底同意了?” 飞伦忍不住扑到张昭身上,搂着脖子问道。

张昭向后仰了下,在床上揽住飞伦的腰,笑着“嗯”了一声。

他们的关系是在高二下学期被家里人知道的,其实也很难不被知道,毕竟他俩天天住一块同进同出。

先知道的是方家二老,方祖清一开始反应有些激烈,倒不是觉得张昭不好,只是觉得飞伦还小,不该这么早就走上一条艰难的路,但后来叶玉荣哭着一句难道你还想看到他再走上女儿的路吗,让方祖清彻底不做声了。

紧接着张昭爷爷张维梁也知道了,这个久居高位又古板保守的老爷子可没这么容易妥协,很是大发雷霆了一通,还扬言让张昭转学,一看张维梁不同意,护犊子的方祖清哪里坐的住,只觉得自己孙子被瞧不起了,当即就上了张家与这位多年老友理论,张昭父亲张泽实也苦苦相劝,说自己一生不得圆满,不想看儿子也如此。

但最后还是张昭自己去了爷爷家,爷孙俩促膝长谈了一宿,也不知道张昭说了什么,张老爷子态度有所软化,至少没让张昭转学了,对两人同居的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下主动提出让飞伦去张家家宴,看来是真彻底同意了。

得知这么好的消息,飞伦哪里还有困意,他跨坐在张昭腿上,正要好好与张昭讨论下去张家家宴的注意事项,结果还没张口就被张昭压在了床上。

张昭扣着他的手,俯身在极近的距离间看着他,气息缠绵,嗓音低沉微哑:“今晚真的不做点什么吗?”

飞伦扬起脖颈,在张昭唇上轻轻吻了下,回答了他的问题。

********************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去赶了飞机,到了目的地后又坐了很久车七弯八拐到清水县,到达时已经将近傍晚。

他们到了清水一中,但没惊扰老师,校门上大红色的省状元横幅还迎风招展着,飞伦熟门熟路地带着张昭混进了校园里,此时还没放暑假,每个教室里都有学生,隐隐传来读书声与英语听力声。

两人悄悄站在教学楼外的暮色里,飞伦指着二楼一间教室,对张昭说道:“我高一就在这间教室,正好西晒,又没有空调,每天都热死了。”

张昭抬头看向那间教室,只能看到窗户玻璃上如油画般浓墨重彩的火烧云。

两年前,他的飞伦便在这间教室里度过严寒酷暑,写下了一封封寄给他的信。

“今年暑假所有教室都会装好空调。” 张昭说,清水一中拿到了政府拨的资金,也有张家产业的资助。

“真好,我怎么就没赶上。” 飞伦羡慕地感叹道。

两人在县城旅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飞伦又带着张昭去了一趟他过去的家乡,桃溪湾。

正是农忙时节,山坳水田间村民们忙着种晚稻,有一个正插秧的大婶认出田埂上的飞伦,陶家孩子错换的事村里早传遍了,但她看着飞伦长大,依旧像所有长辈一样关心询问起来,赞叹飞伦出息,给桃溪湾长了脸。

飞伦与那大婶讲了几句后,带着张昭往山上走,指着山间溪涧、张中虫鸣、屋顶上的炊烟……细细碎碎地讲着自己童年的趣事,张昭认真听着,一路走过飞伦生活过的地方。

再次回到桃溪湾,飞伦的心境已经彻底改变,这里曾经是他自以为的故乡,漫山遍野都是他不谙世事的欢声足迹,后来这里是他的囚笼囹圄,连绵群山都化为难以跨越的荆棘藩篱,现在这里只是他漫漫人生的小小句读,是千帆已过的沉舟侧畔,跨过去就永远跨过去了。

就像他不欲去改的名字一样,是他人生抹不去的宿命烙印,是摧折过他、也滋养过他的一盏苦茗,熬过最初那点苦,只余回甘悠长。

两人在山间漫无目的地闲逛,归程中路过半山腰上一间黑瓦白墙的农舍,这房子似乎已经久久无人居住,破旧的木门紧闭着,道场上生出了不少杂草,屋檐下牵扯着残破的蛛丝。

飞伦停下脚步望了过去,张昭便知道这应该是飞伦以前住的地方。

“以前这时候我一般在这个道场上晒茶,傍晚就把茶收回去,第二天接着晒。” 飞伦指了指长草的道场,对张昭说道。

张昭不太懂这些,只问道:“喝过自己晒的茶吗?”

飞伦笑了一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茶晒后又不能直接泡了喝,还要去茶厂炒茶的。”

张昭扬了扬眉,没说什么。

两人转身离开这座无人的旧舍,飞伦突然抓住张昭的胳膊,轻轻摇了摇说:“怎么办,我走不动了。”

张昭看了眼飞伦的手,眉尖挑着点笑意,说:“你不是说你爬山很厉害吗?”

话这么说着,但他还是低下身,托着飞伦的腿将他背到了背上,步伐稳健地继续向山下走去。

山间阳光正好,微风不噪,飞伦手里拽着根狗尾巴草,将下巴搁在张昭肩膀上,悄悄拿狗尾巴草搔张昭,被用力捏了下大腿才老实了。

其实他不是累了,只是突然想起很久前,他好像渴望过,能有一个高大的背影背着他,越过山,淌过河,带他到山的那边去。

于是就这么幼稚地做了。

第三天两人再不能到处游玩,因为清水一中定在这天上午进行远程课堂直播项目两周年庆典暨表彰大会。

这次庆典大会排场不小,与会嘉宾有市里的领导、文华一中校领导,还有当初创办这个项目的张氏集团派来的代表,当然还有飞伦这个有史以来清水县乃至全市第一个省状元。

大清早飞伦就带着状元的家属代表张昭到清水一中报道,被热情无比的母校师生夹道鼓掌欢迎,那阵仗飞伦觉得自己就差胸前一朵大红花骑着马了。

他见到了阔别许久的老师,当初坐了一夜火车提着大包小包送他去文华一中的班主任冯远看到他分明很高兴,却红了眼睛,他用力拍了拍飞伦的肩膀,夸他变得自信开朗了,让他以后继续好好读书,不要再回山里来。

师生相见,飞伦也难免有些鼻子发酸,跟老师叙了一会旧后,才跟着去了报告厅参加大会。

因为他之后要发言,被安排坐在报告厅主席台一侧,而张昭坐在台下的观众席里,不过由于长相太突出,飞伦看到台下的女生们纷纷扬长了脖子往张昭那里看。

飞伦身边坐着个熟人,张家的秘书苏芸,远程课堂项目一直是苏芸在负责跟进,她这次是代表张氏集团来参与大会的,两人寒暄了没多久,大会就在清水一中校长的致辞中开始了。

领导与代表轮番上台发言,各个慷慨陈词,飞伦觉得有些无聊,便用手机悄悄与张昭聊着些有的没的事。

不过很快

第65章

一年半后。

六月中旬正是全国各地高考出成绩的时候,甫一放榜,文华一中师生全体沸腾了,因为今年这届高三竟史无前例地出了两个省理科状元。

一个是本省的张昭,另一个是西南省份的飞伦。

不过严格说来,飞伦应该是清水县一中的学生,因着远程直播项目来文华一中“留学”了两年,最后高考自然回了原本的生源地。

“那不还是我文华一中教出来的?” 面对争议文华一中校长拍板定论。

于是文华一中校门口赫然拉起了两条状元横幅,校门两边各自摆着印有两人照片的大红展架,当头正中央硕大的“喜报”两个红字黑体加粗,不知有谁说了句,这也太像新婚大喜的气球门了,搞得那段时间飞伦都不好意思去学校。

各路媒体记者与名校招生办蜂拥而至,却翻遍学校半天找不着人,从红光满面的一班班主任周强那儿才得知,两个状元早已申好了世界顶尖大学,一个学艺术一个学数学,都在大洋对面的西海岸。

与此同时,方家给飞伦办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升学宴,多年来走动和没走动的亲戚朋友全邀请过来了,飞伦的身世早在去年的私家宴会上宣告过,一时被纷纷扬扬地议论唏嘘良久,如今众人早已接受,只感叹方家不容易,万幸迎回家的亲外孙倒也不辱书香门楣。

当时飞伦并未将那些亲戚的闲言碎语放心上,不过他的身世倒是让乔鹤年感慨万千,方穗曾是他最骄傲的女学生,她的亲生儿子也阴差阳错成为了他的学生,不得不感叹命运奇妙。而乔以棠得知后,不知道犯了什么神经,说要把这堪比八点档狗血剧的故事写下来,被飞伦严词拒绝。

从一整天的流水宴回来时,飞伦早已筋疲力尽脸都笑僵了,连洗澡都是张昭扛着去洗的。

“羡慕你,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宴,不像我跟个展览品似的被这么多人围观。” 飞伦闭着眼睛站在浴室里,额头靠着张昭的肩膀,任张昭的手在他身上搓泡沫。

其实他明白方祖清要请这么多人的意思,无非是生怕还有人不知道他亲外孙回来了,担心他觉得自己不被接受认可。

张昭看着眼前身上沾满白色泡沫的“展览品”,抬手将飞伦锁骨上的泡沫抹去,漫声问道:“晚上吃好了吗?”

“没有。” 飞伦摇了摇头,一口气叹了老长,“净被亲戚问话了,问我怎么读书这么厉害啊,能不能借下笔记啊,搞得我觉得自己可以开一个辅导班了,再拉你进来,就取名状元辅导班,肯定能赚不少。”

张昭笑了一声,飞伦现在并不缺钱,但可能是以前缺怕了,每次说起赚钱的事都头头是道。

“哎,我真觉得可以弄一个。” 飞伦设想得来劲了。

“我不给别人做老师。” 张昭语气高贵。

“哦,张老师只给我当老师。” 飞伦弯着眼睛笑道。

洗完澡,飞伦被张昭擦干身体用一张浴巾裹住,他发觉不对,急忙按住张昭的手,摇头道:“我今天好累,没什么体力了。”

张昭挑着眉说:“需要你的体力吗?”

飞伦无言以对,只好红着脸说:“明天还要出门,行李都还没收拾呢。”

张昭最终放过了他,给他穿上了睡衣,只是在他唇上用力咬了下。

**********************************************************************************************

好吧,虽然他有些食髓知味,但后来毕竟高三关键时期,他跟张昭都忍着没怎么做。

飞伦晃了晃头,将脑子里的画面清理干净,赶紧去跟张昭一起收拾行李去了。

明天他们要去清水县,飞伦的省状元除了让文华一中喜出望外,清水一中更是欢喜若狂,校长老早就在校门口放了一天鞭炮,那阵仗可能比文华一中还热闹。

这次恰逢庆祝远程直播项目两周年,飞伦这届是清水一中采用远程直播课堂以来的第一届高三毕业生,听闻这届学生有不少考上了一本,还不乏几个重本大学的,让清水县政府领导脸上增了不少光,要作为教育扶贫典型被全省推广了。

除了这件事,他这次回去还要处理自己转户口的事,之前忙着学习一直没将户口转回来,对于飞伦户口要转回方家的事杨争鸣没说什么,只说转回来就好。

两人收拾完行李也才十点,飞伦便去拆外公外婆与杨争鸣送他的升学礼物,外公外婆送了一幅他想要很久的画,是国外一个知名风光画家的,能弄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杨争鸣送了他一辆跑车,飞伦看着那串车钥匙有些无语,他都没驾照,马上要出去留学,这车放着吃灰吗?他想起去年十八岁生日,杨争鸣送了他一套房,还送了一本书,叫《如何权衡早恋与学习》,那书至今都没翻开过。

他需要权衡吗?学习与早恋他都要。

飞伦在杨争鸣那礼物盒里果不其然又翻到了一本书,书名《成年人必须知道的那些事》,看封面就知道肯定讲的那档子事。

他烫手般要把将书丢了,张昭却拿了过去,翻开扫了几眼,一边不冷不淡地说道:“去年杨叔也送了我一本书。”

“什么书?” 飞伦愕然问道。

张昭表情有些一言难尽,说:“《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

飞伦赶紧跳过这个话题,问张昭:“罗妈妈什么时候回国?”

张昭放下那本少儿不宜的书,说:“下周二的航班。”

罗徵音渐渐走出了她给自己设下的桎梏,她与张泽实离了婚,又成了那个天赋卓绝的女钢琴家,近半年一直在世界各地参加钢琴演出,每到一座城市,她都会给飞伦与张昭寄两张明信片,告诉他们这里的风景,让他们以后有机会去看看。

“那正好我们也回来了,可以一起吃顿饭。” 飞伦说。

张昭“嗯”了一声。

“可惜我妹要中考,不能跟我一起出去玩了。” 飞伦惋惜地说道。

“等她中考完,可以带她一起出去旅游。” 张昭说着,一边帮飞伦将礼物收起来。

飞伦不知想到什么,嘴角藏不住的笑意,摇头道:“她说她不想当电灯泡,打算和同学一起去夏令营。”

陶乐初二转学过来,读的寄宿制学校,放假时会过来住一住,小姑娘来大城市长了见识,不知道看了些什么,某天跟飞伦咬耳朵问,哥,张昭哥是不是我嫂子?把飞伦乐的跟张昭讲了好几次,结果晚上就被陶乐她嫂子在床上教训了。

收好行李,看完礼物,飞伦跳到张昭身上,被熟练地一把抱住,他将脑袋靠在张昭肩膀上,打了个呵欠说:“去睡吧,明天要早起。”

张昭抱着飞伦往卧室去。

“对了,你这次去家宴,张爷爷没说你吧?” 飞伦突然想起这回事,赶紧问道。

“没有。” 张昭将飞伦放在床上,一边说道,“他让你下次家宴去吃饭。”

飞伦噌的从床上直起腰,双眼里满是不可置信和欣喜:“张爷爷不反对我们了?”

张昭闻言有些无奈,说:“爷爷本来也没有反对。”

“那这是彻底同意了?” 飞伦忍不住扑到张昭身上,搂着脖子问道。

张昭向后仰了下,在床上揽住飞伦的腰,笑着“嗯”了一声。

他们的关系是在高二下学期被家里人知道的,其实也很难不被知道,毕竟他俩天天住一块同进同出。

先知道的是方家二老,方祖清一开始反应有些激烈,倒不是觉得张昭不好,只是觉得飞伦还小,不该这么早就走上一条艰难的路,但后来叶玉荣哭着一句难道你还想看到他再走上女儿的路吗,让方祖清彻底不做声了。

紧接着张昭爷爷张维梁也知道了,这个久居高位又古板保守的老爷子可没这么容易妥协,很是大发雷霆了一通,还扬言让张昭转学,一看张维梁不同意,护犊子的方祖清哪里坐的住,只觉得自己孙子被瞧不起了,当即就上了张家与这位多年老友理论,张昭父亲张泽实也苦苦相劝,说自己一生不得圆满,不想看儿子也如此。

但最后还是张昭自己去了爷爷家,爷孙俩促膝长谈了一宿,也不知道张昭说了什么,张老爷子态度有所软化,至少没让张昭转学了,对两人同居的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下主动提出让飞伦去张家家宴,看来是真彻底同意了。

得知这么好的消息,飞伦哪里还有困意,他跨坐在张昭腿上,正要好好与张昭讨论下去张家家宴的注意事项,结果还没张口就被张昭压在了床上。

张昭扣着他的手,俯身在极近的距离间看着他,气息缠绵,嗓音低沉微哑:“今晚真的不做点什么吗?”

飞伦扬起脖颈,在张昭唇上轻轻吻了下,回答了他的问题。

********************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去赶了飞机,到了目的地后又坐了很久车七弯八拐到清水县,到达时已经将近傍晚。

他们到了清水一中,但没惊扰老师,校门上大红色的省状元横幅还迎风招展着,飞伦熟门熟路地带着张昭混进了校园里,此时还没放暑假,每个教室里都有学生,隐隐传来读书声与英语听力声。

两人悄悄站在教学楼外的暮色里,飞伦指着二楼一间教室,对张昭说道:“我高一就在这间教室,正好西晒,又没有空调,每天都热死了。”

张昭抬头看向那间教室,只能看到窗户玻璃上如油画般浓墨重彩的火烧云。

两年前,他的飞伦便在这间教室里度过严寒酷暑,写下了一封封寄给他的信。

“今年暑假所有教室都会装好空调。” 张昭说,清水一中拿到了政府拨的资金,也有张家产业的资助。

“真好,我怎么就没赶上。” 飞伦羡慕地感叹道。

两人在县城旅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飞伦又带着张昭去了一趟他过去的家乡,桃溪湾。

正是农忙时节,山坳水田间村民们忙着种晚稻,有一个正插秧的大婶认出田埂上的飞伦,陶家孩子错换的事村里早传遍了,但她看着飞伦长大,依旧像所有长辈一样关心询问起来,赞叹飞伦出息,给桃溪湾长了脸。

飞伦与那大婶讲了几句后,带着张昭往山上走,指着山间溪涧、张中虫鸣、屋顶上的炊烟……细细碎碎地讲着自己童年的趣事,张昭认真听着,一路走过飞伦生活过的地方。

再次回到桃溪湾,飞伦的心境已经彻底改变,这里曾经是他自以为的故乡,漫山遍野都是他不谙世事的欢声足迹,后来这里是他的囚笼囹圄,连绵群山都化为难以跨越的荆棘藩篱,现在这里只是他漫漫人生的小小句读,是千帆已过的沉舟侧畔,跨过去就永远跨过去了。

就像他不欲去改的名字一样,是他人生抹不去的宿命烙印,是摧折过他、也滋养过他的一盏苦茗,熬过最初那点苦,只余回甘悠长。

两人在山间漫无目的地闲逛,归程中路过半山腰上一间黑瓦白墙的农舍,这房子似乎已经久久无人居住,破旧的木门紧闭着,道场上生出了不少杂草,屋檐下牵扯着残破的蛛丝。

飞伦停下脚步望了过去,张昭便知道这应该是飞伦以前住的地方。

“以前这时候我一般在这个道场上晒茶,傍晚就把茶收回去,第二天接着晒。” 飞伦指了指长草的道场,对张昭说道。

张昭不太懂这些,只问道:“喝过自己晒的茶吗?”

飞伦笑了一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茶晒后又不能直接泡了喝,还要去茶厂炒茶的。”

张昭扬了扬眉,没说什么。

两人转身离开这座无人的旧舍,飞伦突然抓住张昭的胳膊,轻轻摇了摇说:“怎么办,我走不动了。”

张昭看了眼飞伦的手,眉尖挑着点笑意,说:“你不是说你爬山很厉害吗?”

话这么说着,但他还是低下身,托着飞伦的腿将他背到了背上,步伐稳健地继续向山下走去。

山间阳光正好,微风不噪,飞伦手里拽着根狗尾巴草,将下巴搁在张昭肩膀上,悄悄拿狗尾巴草搔张昭,被用力捏了下大腿才老实了。

其实他不是累了,只是突然想起很久前,他好像渴望过,能有一个高大的背影背着他,越过山,淌过河,带他到山的那边去。

于是就这么幼稚地做了。

第三天两人再不能到处游玩,因为清水一中定在这天上午进行远程课堂直播项目两周年庆典暨表彰大会。

这次庆典大会排场不小,与会嘉宾有市里的领导、文华一中校领导,还有当初创办这个项目的张氏集团派来的代表,当然还有飞伦这个有史以来清水县乃至全市第一个省状元。

大清早飞伦就带着状元的家属代表张昭到清水一中报道,被热情无比的母校师生夹道鼓掌欢迎,那阵仗飞伦觉得自己就差胸前一朵大红花骑着马了。

他见到了阔别许久的老师,当初坐了一夜火车提着大包小包送他去文华一中的班主任冯远看到他分明很高兴,却红了眼睛,他用力拍了拍飞伦的肩膀,夸他变得自信开朗了,让他以后继续好好读书,不要再回山里来。

师生相见,飞伦也难免有些鼻子发酸,跟老师叙了一会旧后,才跟着去了报告厅参加大会。

因为他之后要发言,被安排坐在报告厅主席台一侧,而张昭坐在台下的观众席里,不过由于长相太突出,飞伦看到台下的女生们纷纷扬长了脖子往张昭那里看。

飞伦身边坐着个熟人,张家的秘书苏芸,远程课堂项目一直是苏芸在负责跟进,她这次是代表张氏集团来参与大会的,两人寒暄了没多久,大会就在清水一中校长的致辞中开始了。

领导与代表轮番上台发言,各个慷慨陈词,飞伦觉得有些无聊,便用手机悄悄与张昭聊着些有的没的事。

不过很快就轮到他来发表演讲了,当主持人说到“现在有请我们省今年的理科状元,清水一中第一届直播火箭班学生——飞伦来发言”,整个报告厅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甚至有不少学生还站起来大声欢呼。

飞伦感到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人气这么高,他站起身在如雷掌声中走到主席台中央,摆正话筒,望向台下渐渐安静下来的学生们,他们正用一双双盛满期待与崇拜的眼睛看着自己。

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两年前的自己,坐在清水一中破旧的教室里,也是用这样炽热明亮、饱含希望的目光,仰望着屏幕上远隔千里的张昭。

而此刻,张昭正坐在台下的观众席里,目光柔和地注视着自己。

他忽而有些眼眶发热,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开始了他早已备好腹稿的演讲,他没用华丽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只是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告诉这些和过去的他一样青涩的学生们,他也曾经浑噩迷惘过,但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东西,就能看清前路,乘风前行。

在发言的最后,他许下了对清水一中学生们的祝福:

“愿你们在低头学习时,也别忘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愿你们像我一样,也能找到自己的月亮,在向它奔跑的路上,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闪闪发光。”

飞伦在更为热烈的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后还有些心潮难平,一旁苏芸笑着赞许道:“你讲得太好了,我一个工作这么多年的人,都好像回到了当年高三,也想拼一把劲好好读书了。”

飞伦只是笑了笑。

大会接下来是表彰环节,从今年开始,清水县期末联考的前三名学生都会被奖励到文华一中读书,此时三个被奖励的学生正在依次上台发表感言,每个都看着十分激动。

飞伦看着台上的学生,忍不住对一旁的苏芸小声感慨道:“他们都挺幸运,和我一样,能碰上这样好的项目,有这么难得的机会。”

你只有往深井里丢下一根绳子,井底的人才会往上爬,这几个大山里的学生就要和过去的他一样,抓着这根绳子去文华一中读书,或许就能彻底改变命运。

“他们的幸运可要感谢你。” 苏芸笑着说。

飞伦愣了两秒,没明白苏芸的意思,问道:“这是他们自己读书努力考上的名次,为什么要感谢我?”

苏芸愕然地看向飞伦,说:“你还不知道吗?”

“知道什么?” 飞伦眼睛发蒙。

苏芸似是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她不禁向台下看了眼,即使观众席乌泱泱一片,但还是能一眼找到张昭,旁边的男老师正在对他讲话。

她不打算说了,但飞伦锲而不舍地追问:“到底知道什么?”

苏芸又想说了应该也没事,便对飞伦小声说道:“当时要不是你,我们集团根本不会有奖励清水县第一名去文华一中借读这个制度,你是第一个,有你才有现在的后续。”

像是有预感般,那一瞬飞伦倏然觉得自己的心脏狂跳了下,他神情依旧困惑:“什么叫要不是我?”

这难道不是张家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公益教育计划吗?

早在前年,飞伦已经通过外公知道了当初那个让他得以来文华一中读书的远程课堂项目是张昭父亲张泽实创办的,为了报答外公还跟张泽实说过,让飞伦认张泽实做干爹,张泽实笑了笑说不用,以后飞伦终究是他儿子,那时尚不知真相的外公听了还有些纳闷。

当时飞伦知道后也震惊感慨了好久,原来想象中那个资助自己的白头发老爷爷竟然是张昭父亲,他还欠欠地跟张昭说,你看,上天和你爸都安排我俩在一起。当时张昭嗯了一声,说是你运气好,他说那当然,运气不好怎么能来这儿。

而此刻,他在报告厅的音响声如胸腔里心跳般的回荡中,听到苏芸对他说道:“这个送第一名去文华一中的奖励是张昭托我办的,那时我还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后来他总让我把你在清水县的月考成绩调给他看,我才明白,这个奖励是专门为你设计的。”

“不过也是你自己够聪明努力,真的考上了第一名,没让他失望。”

“还有你的补助金,你应该还记得吧,在期中考试左右,学校给你发了一笔补助金,那是张昭用自己的钱,走的项目的账给你的。”

“……”

台上的学生还在激昂万千地发表感言,感谢老师感谢文华一中感谢资助企业,振振发誓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与两年前的飞伦别无二致。

而此刻的飞伦已经全然听不进去了,他处在一种巨大的茫然与心跳之中,仿佛在睡梦中一脚踩进漫天无际的云朵里,身体失重的那刻却看到云端之上一望千里的明月清辉,令他目眩神迷。

随着最后一道鼓掌,冗长的会议终于结束,报告厅里的学生如潮水缓缓往门口涌去,飞伦飞快地从台上下来,想穿过茫茫人流去找到观众席的张昭。

但刚跳下台面他就被一群学弟学妹们围住了,一张张青春质朴的脸笑着看他,七嘴八舌地问他问题。

其中一个高挑的男生第一个冲到他面前,对他兴奋地说道:“飞伦学长,虽然我刚才在演讲里感谢了你,但我还是想亲自跟你说声谢谢。”

飞伦愣怔地看过去,依稀认出来这个男生是之前在台上发表感言的学生,但他刚才根本没认真听。

那男生涨红了脸,似乎极为不好意思,期期艾艾地说道:“学长你还记得我吗?我和你一个初中的,以前被人欺负时你救过我。”

飞伦神情更为迷茫,他初中那些“光辉事迹”早就被他刻意遗忘了,眼前这人一点印象都没有。

“不记得也没关系的!” 男生赶紧说道,“我一直记得学长,以前我成绩很不好,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但上高中后在教室的直播屏幕上看到了你,看到你在文华一中也那样优秀,我才决定好好读书,和你一样去文华一中。现在我实现了,所以我想着一定要来亲自谢谢你!”

由于男生说得太磕磕绊绊,围着的学生们发出了善意的哄笑,让他更羞赧起来。

飞伦也笑了笑,他拿出学长范儿拍了拍男生的肩膀,勉励道:“在文华一中好好珍惜机会,以后再回报母校。”

男生非常用力地点了点头,握拳道:“我会的!”

人群渐渐散开离去,飞伦终于得出空来,他在报告厅里转过身,看到清澈日光透过斜侧长窗穿射而来,将陈旧的观众席切割出明亮的几何图形,那处明亮里,张昭正抱着胳膊半倚靠着座椅,目光落在他身上,眼中是浅淡的笑意。

飞伦深吸一口气,抬起脚步向张昭慢慢走去。

张昭微垂着眸,看到飞伦的眼珠蒙着层水光,似是在不久前眼眶湿润过,于是扬眉问道:“被学弟感谢了这么开心?”

显然方才那男生激动感谢的场面都被张昭尽收眼底。

飞伦将经久不息的心潮按捺下去,嘴角弯了弯说:“能有人为了我努力读书,我当然高兴了。”

他顿了顿,嘴角笑意更深了些,“这不就像当初我为了你努力读书一样吗?”

“不一样。” 张昭否定得斩钉截铁。

“哪里不一样?”

张昭挑了下眉,微抬起下颌说:“他不可能追上你。” 神情里颇有些骄矜之色。

飞伦乐了,笑着说:“学弟也没有想追我好吧。”

当然不一样。

没人能像他这样幸运,幸运到有人愿意为他默默创造幸运。

两人并肩往报告厅外走去,一路都有零零星星的学生悄悄看他们,大胆些的女生喊了一声学长好,就飞快地跑开了。

中午他们与当地领导吃了一顿冗长无趣的午饭,被拉着各种合影留恋,出来时下午将近过半,飞伦带着张昭赶去做这次来清水县最后一件事,办理户口迁移。

因为涉及到两个完全不同地方的户籍,户口迁移比飞伦想得要更麻烦一些,准备好这些资料就花了他不少时间。

派出所里清净无人,张昭让飞伦坐在窗口前的椅子上,自己则站在一旁,工作人员将所有资料放在电脑旁,细致地翻看核对信息。

飞伦看着自己的档案资料在别人手中,如命运装订的书匆匆翻过,突然意识到这个地方要真的与他没有瓜葛了,这十几年的记忆在眼前也浮光掠影般闪现,似清晨海洋的茫茫大雾模糊不清,但他想起了这场大雾里最鲜明的那几幅画面。

想起他长大的桃溪湾,清溪河畔桃花灼灼,白鹭鸶飞过参差错落的青白水田,他躲在柴房画画,无意得知自己被捉弄玩笑的命运,从此在大山里浑噩度日。

想起高一开学破旧不堪的教室,盛夏暑气似荒草燎原连绵无尽,他在屏幕上第一次看到张昭,从此心中荒野升起一轮皎皎明月。

想起空旷巨大的音乐厅,垂垂落日在地平线上剧烈滚动,一望无际的赤金暮色透过长窗铺陈而进,在黑色钢琴与亲吻的他们身上炽烈燃烧。

想起十七岁生日的平安夜,他们在落地窗前并肩看着璀璨霓虹与飘扬大雪,张昭吻去他眼角的泪水,对他说:“飞伦,我带你回家,好不好?”

拿到户口迁移证时已近傍晚,他与张昭一起向派出所外走去,推开凝着水汽的玻璃门,厚重暮色与暑气顿时向他们相拥奔来。

他们买了两瓶冰镇汽水,漫无目的地并肩走在小县城寂静向晚的街巷里,落日如一粒珊瑚盘扣系着天边山野的衣襟,暮光在青石路面铺满了晚秋枫叶,脚下两条斜长影子摇曳着紧紧相依。

飞伦望着巷子尽头那轮落日,对身旁人说道:“我以前觉得自己很不幸,后来又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三件我觉得运气最好的事,你知道是哪些吗?”

“哪些?” 张昭顺着问道。

“第一是看到你,第二是被资助到文华一中读书,第三是成为乔爷爷的学生。”

他短暂地停顿了会,转头望向张昭,或许因为他正迎着落日余晖,暮色不小心晕在眼角,他说,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所有的好运气,都源于第一个。”

看到你,遇到你,去文华一中读书,成为乔鹤年的学生,回到错失十七年的家庭,所有的幸运都是因为你。

张昭低垂下目光,抬手用拇指抚摩飞伦薄红的眼尾,长睫在指腹轻浅扫拭,他问:

“那你知道我最幸运的事吗?”

“是什么?”

“打开了你写给我的信。” 张昭顿了顿,唇角微微掀起,“毕竟那样花哨的信,我没直接丢掉,真的要很大的运气。”

飞伦没忍住笑了。

夏风的袍袖里,夕阳的衣襟里,抚在脸上的那只手抬起他的下颌,他轻轻闭上眼睛,等身前人的亲吻。

曾经他在深井里仰望月亮,顺着一根偶然垂下的绳子才得以爬出井口,向着月亮孑然而行,不辞万里。

原来,那根绳子并非偶然好运。

原来,当我在奔向月亮时。

月亮也在奔我而来。

上一章 64 昭伦:月亮奔我而来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 张昭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