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唐朝 下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高丽灭亡后,朝鲜半岛上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随着唐军和亲唐百济贵族的撤退,新罗逐步从唐朝控制下夺取百济、高丽故地。唐高宗派兵击败新罗,迫使其认罪,但默认新罗控制百济故地,并为之迁移安东都护府治所至辽东。唐与新罗恢复友好关系。垂拱二年(686年),新罗神文王金政明遣使来唐,求得唐礼一部,以及杂文章。新罗参用唐朝的制度,制定了自己的礼仪典制。7世纪末,留学生薛聪利用汉字创制“吏读”,用以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对朝鲜的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渤海国渡海攻击登州,唐玄宗派留在长安的新罗王族金思兰回国发兵攻渤海以助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明确将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以南之地移交给新罗治理,使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新罗与唐往来最密,即使是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蜀地,新罗仍派使者前去朝见。双方一直保持来往,直到会昌(841年-846年)年间新罗自身社会动荡不安以后,才断绝了来往。唐末,新罗人在80年内在中国科举登第者有58人。在唐的新罗人为数很多,唐朝沿海很多城市有“新罗坊”。在两国交往过程中,不少物产、药材、手工业品和书籍也得到交流。而唐末在唐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供职、后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的新罗王京人崔致远被认为是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其诗文别集《桂苑笔耕集》既是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文典籍,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珍贵的文学别集,代表了唐代朝鲜半岛文人汉诗文创作的最高水平。

阿拉伯帝国

唐玄宗时,由于唐朝国力的强盛,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中国称“大食”)联合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阿拉伯帝国共同扶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监察御史张孝嵩、安西都护吕休击败吐蕃、阿拉伯联军,夺得拔汉那。开元五年(717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阿拉伯帝国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此后,阿拉伯帝国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开元十一年(723年),阿拉伯呼罗珊的将军穆斯棱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开元十二年(724年),阿拉伯哈里发叶齐德二世逝世,继任的哈里发希沙姆再次派兵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阿拉伯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康、石诸国重新归顺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近三十年。

天宝十年(751年),唐将高仙芝挟灭石国之威,与阿拉伯军展开怛罗斯之战。唐军战败。但此时呼罗珊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进一步扩张有心无力。而此后唐朝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中亚。

此外,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

社会

唐朝时期的中国人思想开放,没有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各民族各国的优秀文化,西域的乐舞艺术、古印度的佛教、梵剧、古日本、古朝鲜的文学和唐朝的互相渗透、融合,才出现了豪放、富丽的唐朝文学。文化上的兼容,对外开放上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人云集到首都长安,世界各地派使者到唐朝学习,把长安作为文化盛都。

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胡化”苗头。但唐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当时世界各地的人云集到首都长安,各地使者到唐朝学习,把长安作为文化盛都。

唐朝至少在盛唐以前,经济上高度繁荣,诗人们能够外出游历。社会自由发达,女性地位明显提高,思想上改变禁锢,显出开放的性格,有相对自由地选择婚恋的权利。

上一章 唐朝 中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雕版印刷术